NEWS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观点 > 建站知识 >

《中国奇谭》中的“聊斋基因”

文章来源:未知 | 作者:管理员| 发布时间:2023-06-07 13:11
07
06
2023

原标题:《中国奇谭》中的“聊斋基因”

2023年伊始,一部动画如黑马般刷爆社交媒体,那就是以“奇谭怪闻”为主题的动画短篇剧集《中国奇谭》。这部动画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了6个别开生面的志怪故事,自开播以来,评分便居高不下,更是屡屡登上微博热搜。

究其火爆的原因,是因为《中国奇谭》作为一部描绘中式志怪、中式叙事、中式思维的作品,它让我们看到了最怀旧、最古朴的中国古典美学,也见到了最具新意的传统文化表达,饱含着中华文化特有的精神基因,引起了观众的共鸣。

《中国奇谭》中极富想象力的创造绝非无根之水,剧中精彩的故事和生动的画面正是取材于丰富的传统文化宝库,参考了戏曲、话本、小说、绘画等民间艺术。

仅从动画的前两集中,我们就能看到不少《聊斋志异》的影子。

《中国奇谭》中的“聊斋基因”

故事第一集《小妖怪的夏天》中,小猪妖去山下偷柴火的情节里,一户人家的对联便用了《聊斋志异》中《考城隍》一篇的诗句“有花有酒春常在,无烛无灯夜自明”,画龙点睛般地说明了这一集的内核。

第二集《鹅鹅鹅》采用独树一帜的水墨画默片风格,描绘了一个人遇狐妖的经典故事,故事的原型取自南朝志怪小说《鹅笼书生》,其狐狸造型和叙事却不由得让观众惊呼:这简直就是“《聊斋》动画”。

可以这么说,只要提到中国古代志怪文化,提到传统的经典故事,就很难绕过《聊斋志异》。

《聊斋志异》的魅力何在?

《聊斋志异》是故事宝库

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说:“以聊斋为代表的古典志怪小说,是取之不竭的故事宝库。” 《聊斋志异》是我国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,更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不可绕过的里程碑。

蒲松龄,字留仙,一字剑臣,号柳泉,世称聊斋先生。少年时,他便才华尽显、崭露头角。但作为一介文人,蒲松龄在博取功名的科举路上屡战屡挫。他生活拮据,郁郁不得志,唯一的爱好就是搜集志怪之事。据清人笔记记载,蒲松龄创作《聊斋》时,曾为了搜集素材,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,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。

当然,这只是一个传说,但也充分说明蒲松龄对志怪故事的喜爱。他“雅爱搜神”,历时40余年,倾注半生精力搜集了大量传奇的故事,经过整理、加工过后,将其收录到了《聊斋志异》中。他在《聊斋自志》中说,“知我者,其在青林黑塞间乎”,表达了内心的寄托。

《聊斋志异》里并非只有“妖狐鬼怪”

很多人把《聊斋志异》等同于鬼狐故事,这是很大的误解。《聊斋志异》收录了近500篇各式各样的故事,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其中很多动物故事、精灵故事写得尤为精彩,也最为人所津津乐道。

我国《聊斋志异》研究专家、山东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马瑞芳老师在中央电视台《百家讲坛》解读《聊斋》时就曾注意到,很多少年儿童对《聊斋》中有趣的故事充满了兴趣,成年人不能低估他们的理解能力。孩子们可能从小听着“大闹天宫”“哪吒闹海”的故事长大,也同样不会忘记狼三则”“种梨”“崂山道士”“促织”等这些很有道理和意趣的《聊斋》故事。

为此,马瑞芳老师精选、改编《聊斋志异》中的50多篇故事,讲给少年儿童听。

点此购买

比如讲《崂山道士》,可以让孩子明白“懒惰取巧必然碰壁”的道理;讲《细柳》,可以让孩子更深入地领会“自在不成,成不自在”的道理;讲《河间生》,可以帮孩子树立“好好读书,正派做人”的志向;等等。

另外,还有人和动物的故事——义犬为报答主人恩情而奋力追捕惯盗(《义犬》);人与狼斗智斗勇,惊心动魄(《狼三则》);书生与狐女惺惺相惜,结成生死之交(《娇娜》)。《聊斋志异》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,文笔简练,描写细腻,是中国传统文学史上的灿烂一页。

让传统文化的宝珠,散发熠熠光辉

把《聊斋志异》中的故事讲给孩子听,是一次有益的尝试。在新时代,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再创作不断推陈出新,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。内容丰富的《聊斋志异》也不应成为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“遗珠”。

马瑞芳老师自述,她从小便听母亲讲《聊斋》故事,明白这些多姿多彩的故事对少年儿童学习传统文化、激发想象力的重要作用——长知识,明事理,辨是非

在此,向读者奉上这套由马瑞芳老师在40多年的学术研究后,专门给少年儿童创作的传统文化普及读本《少年读〈聊斋志异〉》。

那还等什么?让我们在马老师生动有趣、意蕴深刻的解读中,一起走进神奇瑰丽的“聊斋”世界吧!

微信号 : qdpubwx

抖音号 :qdcbs

新浪微博:@青岛出版集团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相关内容
首页 | 关于我们 | 服务项目 | 新闻观点 | 客户案例 | 解决方案 | 热点资讯